国外民宿营销研究现状(国外民宿营销研究现状论文)
民宿发展现状与特点?
欧洲乡村民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包含了观光体验、休闲农场、户外骑行、家庭活动等多种体验形式,并在管理法规、产品开发以及专案策划上,形成了成熟的乡村民宿经营模式。澳洲乡村民宿: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结合自身发达的畜牧业与优质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体验农场生活和观光农业为主体的旅游形式。美国乡村民宿: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长时间停留的度假休闲方式,采用以农舍为据点向外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亚洲乡村民宿: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绿色旅游、社区发展的形式,增强乡村居民的参与性。 目前我国的民宿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占有少量份额,民宿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周边,依托于旅游景点,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过分集中于景区的特点。主要的形式有家庭旅馆、客栈、农家乐、青年旅舍、乡村别墅、酒店式公寓。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民宿53852家,而在2014年和2015年,我国客栈民宿的数量则为30231家和42658家。预计到2020年,民宿市场能达到300亿规模。
日本民宿发展前景怎样?
虽然说现在是一个民宿盛行的时代,但是真正了解和关注到民宿的人并不算多。
那日本来说,日本人其实对于民宿的关注度并不算高,大部分人更习惯于选择连锁酒店休息。此外,日本各处民宿被下达停止运营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是“黑着干”的情况,几乎无法侥幸营业。
因为没有申请到相关资质,经营者在2018年5月已经提交过誓约书并表示会停止营业。但是,在8月还是被发现其另一个区域的民宿有游客居住
日本东宁地产考虑到运营民宿投资者,不如改变想法,因为日本很多管理组合都不允许经营民宿。转为投资一户建或整栋公寓才是佳选,经过改造升级,可以申请到简易旅馆资质合法经营,更不会受到180天的限制。
而且未来的几年,日本的一些列世界级活动毕竟带动全国上下的发展。例如:2019年的G20会议、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5年大阪世博会。
国外乡村民宿发展现状
较为成熟。
在国外民宿发展较早,规模和运营管理也发展较为成熟,民宿理论研究相对系统和深入。
民宿,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
民宿发展SWOT分析(四)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操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
中国民宿现状和营销方式和国外的区别
扎堆于旅游休闲区域,统一打“情怀”牌,周末与假期常常一房难求,工作日门可罗雀,维护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盈利的只是少数,这是中国民宿的现状。民宿的概念是在之也公司成功服务花间堂酒店后出现的,花间堂酒店成功后,其模式被大量复制,尤其是拥有古镇、古城旅游资源的区域,大量“类花间堂酒店”出现,国人的模仿能力无可比拟。
说道营销方式,中国的品牌、定位、广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都是学习国外的管理及营销经验,和国外相比是创新不足,大家都盯着成功酒店去复制,很少人会冒险去创新。
民宿发展现状是什么?
民宿发展现状是什么?
一、民宿行业现状
1、缺乏品牌
2、规模小,发展缓慢,管理经验不足。
3、市场分布不均衡,一些热门景区附近的民宿生意非常火爆,而一些比较偏僻的景区,民宿的经营比较惨淡。
4、缺少强大的网络预订系
5、专业人才的缺乏。民宿一般开始都以农家开始,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的经营方式过于简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和专业知识上都很难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应对措施——政策规范管理
1、《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可以说是把依法治国落实到依法治行业的实施性规范,有助于解决消费者投诉方面的成立程序。
2、《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这三个则是住宿业态细化的指导性文件,有助于星级酒店标准化以外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指引路径。
3、《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适用于要求创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住宿企业,规定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等级与标识、等级评定基本条件及等级划分条件。
4、《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适用于正式营业的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明确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5、《精品旅游饭店》规定了精品旅游饭店的定义、基本特征、必备要求、一般要求和评定要求,适用于要求创建精品旅游饭店的住宿企业。明确精品旅游饭店是指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
以上分析为民宿发展的现在及应对措施